赫章县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速增量的实施方案
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迅速壮大、创新型经济快速发展、推动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,促进全县工业提质增量、转型升级,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,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。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:
一、指导思想
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转型升级为目标,以创新驱动为核心,以重大项目为支撑,以创建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,创新体制机制、完善支持政策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提速倍增。大力推进冶金、煤化工、农特产品、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;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,加快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,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。
二、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速增量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
(一)重要意义。工业成为我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、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主要阵地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。但也必须清醒认识,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,市场竞争更趋激烈,我县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,长期积累的结构性、素质性矛盾进一步凸现,一些新情况、新问题又亟待解决,原来以低端产业、低附加值产品、低层次技术、低价格竞争为主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,这是有效化解我县工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有效手段,是实现工业节约发展、清洁发展、安全发展、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,也是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举。必须看到,经济形势越严峻,工业发展越困难,同时也蕴藏着转型升级的先机,应当化挑战为机遇,化被动为主动,化压力为动力,把工业转型升级这项紧迫、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,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视野中,放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格局中,放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、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的大背景下,深刻认识,科学规划,扎实推进。
(二)指导原则
——坚持一步到位,全面展开。省市县三级联动,依托“千企改造”工程,对全县所有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进行统筹管理,指导和帮助企业制定转型升级方案,针对每个企业提出具体的转型升级改造路线图、时间表,实现改造升级全覆盖。
——坚持企业主体,政府引导。充分发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,以市场为主导,以政府为引领,坚持分类指导、一企一策,引导督促所有企业进行转型升级,不断优化全县产业结构。
——坚持创新引领,提升水平。瞄准世界一流,找准行业标杆,推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,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,加快提升自动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水平,推动产品创新、生产技术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。
(三)主要目标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每年力争培育5户企业上规入统,每年力争完成5户以上企业转型升级任务,争取1户纳入省级,市级2户、县级2户,到2020年完成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造升级任务。
——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不断加大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县工业转型升级投资年均增长15%以上,累计投资达到20亿元;到2020年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.2%。
——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。到2020年,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0%和40%以上;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、管理、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50%;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50%。
——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。到2020年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使用率提高到40%左右,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;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,低碳、节能、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大幅增加,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。
——质量效益水平明显提升。到2020年,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5%以上;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%以上,产品附加值、全员劳动生产率、资金利税率等明显提高。
三、发展方向及重点
(一)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融合发展
推动铸造产业向高端制造产业融合发展,煤炭产业向煤化工等产业融合发展,煤化工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、铅锌化工产业向轮胎产业融合发展。
依托现有装备制造及冶金产业基础,加强策划、引导,优先从铸铁件切入,如“四轮一带”、动力连杆、车架、精密铸件等,继而发展轴承、齿轮、模具、液压件、气动元件、密封件、紧固件等装备制造业配套产品。煤炭产业重点向煤制乙二醇、煤制甲醇。煤制天然气等产业融合。煤化工产业重点加快下游化产向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。粗苯提纯精制生产己内酰胺,继而发展聚酰胺、锦纶纤维、塑料薄膜、工程塑料等。锌氧粉生产向轮胎制造、医药制造等方向融合发展。WAB管产业向新材料方向融合发展,实现化工园区提档升级。加快引进污水处理、大气治理等新技术、新设备,培育设备制造、技术服务和运行管理为一体的系统集成商。
(二)引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1.新能源产业。加快推进乌开司风能及太阳能光伏发电、华能风电风力发电等项目,力促尽快落地、建设、达产达效。发展光伏太阳能托板,推广厂房、楼顶等各种建筑物和公共设施上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发电。
2.高端装备制造业。围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的企业,加强扶持、倾斜资源,加快培育成为龙头领军企业。推动农业装备、工业装备、煤矿装备集群化发展。
3.新材料产业。引进培育镁、钛、铝等轻金属合金材料,高纯金属材料、碳纤维等轻型材料,为工程机械、汽车零部件制造提供新型的原材料。
(三)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,加快发展保险、商务、科技等服务业,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、社会化水平。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,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造、提升精准管理水平。加快发展金融、商务、现代物流、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。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,结合我县产业特点,立足企业实际,重点抓住研发、物流、营销、技术、售后服务等环节,实施制造企业主辅分离。
(四)加快企业绿色转型升级。实施“节能环保与安全改造”专项,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、节能环保技术、清洁生产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,推广余热余压回收、水循环利用等绿色工艺,大力推进能源、冶金、有色、建材等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和绿色化改造。提升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,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,加大煤层气、煤矸石、煤泥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,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、充电设施建设。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,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,促进绿色建材、钢结构和铝型材扩大使用;综合利用脱硫石膏、粉煤灰、炉渣等固体废弃物,大力发展石膏建材、轻型墙体材料、节能环保材料。每年确定一批企业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技术改造,提高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。开展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示范。
(五)加快企业产品创新。实施“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”专项,每年组织一批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换代,推进精益制造,改进工艺流程。在铸造、装备制造、建材、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每年组织1户以上企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,提高产品质量;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,培育示范企业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,积极打造国际品牌、中国驰名商标、中国质量奖产品、贵州省名牌产品。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,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。健全集体商标、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制度
(六)加快企业信息化改造和大数据应用。建立大数据推进工作机制,成立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。实施“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”专项,运用大数据、“互联网+”、智能制造等先进手段对企业实施改造升级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经营管理、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应用,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。依托“工业云”平台、经济运行监测平台,运用大数据与园区、企业对接,分行业对我县重点行业企业进行会诊,梳理企业发展的问题和痛点,提出大数据应用和产业转型对策方案,带动整个行业运用大数据实现转型升级。
(七)优化布局,提升载体及平台创新能力。实施“二次创业”,优化产业布局,招大引强、选优扶优,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集群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,完善配套和协同发展机制,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服务体系,做大做强产业集群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融合发展,拉长产业链,拓宽产业面。加快打造与装备制造业关联的模具、关键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,大力引进节能环保产业,坚持一手抓转型升级、一手抓产业再造,积极推动与工业园区产业的融合互动。
四、扶持政策
(一)建立绿色通道。县工能、发改、国土、环保、住建、规划等部门要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,实行并联审批和联审联批机制,强化审批衔接,优化工作流程,提高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效率。电力直接交易等优惠政策要与企业转型升级挂钩,支持电力直接交易政策向有意愿转型升级的企业倾斜。
(二)加大资金支持。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,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,拓展社会资本融资渠道,加强担保体系建设,引导社会资本和鼓励银行资金向实体经济倾斜,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,吸纳社会资金资本参与,探索设立赫章县产业投资基金,通过市场化运作,支持工业企业的技改升级。整合全县产业园区资源资产,努力打造园区融资平台,提升工业园区融资能力,支持园区企业加快改造升级。开展多方位、多层次、多形式的融资洽谈活动,每年通过银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5个以上技改融资项目,争取金融机构融资支持。建立财政投放长效机制,县级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。积极组织申报国家、省、市重大专项,争取国家、省、市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。
(三)落实税收政策。经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,企业为开发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等,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,依法依规减免有关税费。充分利用好营改增政策,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和落实力度,增强企业改造升级的动力活力。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企业,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。
(四)落实奖励扶持。对由工业企业设立,被新认定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重点实验室的,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、25万元补助;新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,分别给予一次性25万元、5万元补助;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企业,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。对当年新增为2000万元规模工业企业,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。获得中国质量奖、获得国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、获得贵州省省长质量奖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等的奖励,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奖励办法规定的范围、标准、程序进行奖励。加强奖励扶持政策的宣传工作,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各种奖励扶持,做好各类奖励扶持资金的申报和管理工作,及时将奖励扶持资金拨付到位,支持企业升级改造(以上扶持政策按照(赫府办发〔2017〕8号)文件执行)。
(五)强化用地保障。针对工业发展重点转型升级项目,用地优先列入城乡规划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,优先保障土地供应,且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《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》的70%确定;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,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土地综合整治结余建设用地指标,实行用地指标“点供”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。成立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增量工作领导小组(以下简称领导小组),由县长任组长,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,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。负责拟定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,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,协调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重大问题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工能局,负责日常组织、协调、督查、调度和推进工作,及时了解产业的发展状况,实现跟踪监测、分析和管理。
(二)落实目标任务机制。根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,制订各自的年度工作计划,明确年度工作目标、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。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新趋势、新动向,加强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,不断完善工作举措,确保各项计划任务有效落实。
(三)优化招商选资机制。围绕我县产业发展重点领域,面向国内外重点区域和知名企业,实行精准化招商,着力引进大企业、大项目。强化招商选资工作,从单纯项目招商向产业链、产业基地、研发总部招商转变,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、技术含量高、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。
(四)严格项目准入机制。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从源头上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,加快推行重大产业项目准入评估机制,从产业方向、投资规模、单位产出、资源占用、自主创新、公司性质等方面进行评估,项目评估意见作为履行项目审批程序的依据和前置条件,按评估结果,统筹配置土地、环保容量、电力配套等资源,确保引进、培育项目的质量提升,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。
(五)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。创新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机制,全力推进项目建设。重点实行五项制度:一是实行三级推动制度。实行包挂领导日常推动、分管领导调度推动、主要领导会商会办推动。二是实行分类督查制度。对重大产业项目,重点督查投资和形象进度完成情况;对服务部门重点督查服务态度、服务次数、服务成效和领导交办事项的办理结果;对责任单位重点督查跟踪服务和推进速度;对投资主体重点督办是否按合同约定开工建设、如期建成、达产达效。三是实行项目审批代办制度。按照自愿委托、无偿代办、全程服务、合法高效原则,实行重大产业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,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审批代办服务。四是实行部门挂钩帮扶制度。
(六)规范监督考核机制。制定服务推进工业项目考核办法及细则,纳入年度考核,并逐步提高分值权重。对各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,由县考核办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每月一调度,每季一通报,半年一观摩,年终统一考核,严格兑现奖惩,尽快形成目标层层分解落实、责任到人、工作到位、齐抓共管、奖罚分明的监督考核机制,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,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